联系电话
处(部)长办公室:
8153693
副处(部)长办公室: 8150987 治安科、综治办办公室: 8154958 消防科办公室: 8179119 综合科(户籍室): 8150608 征兵办(政保科): 8153959 校园“110”: 8150110 校卫队办公室: 8156331 前门值班室: 8150671 综合楼报警平台: 8154110 逸夫楼值班室: 8154986 友情链接紧急电话 110-治安报警 |
夏日炎炎,这份防溺水秘笈请查收~
在蝉鸣聒噪、热浪起伏的夏天, 冰镇西瓜和高功率空调, 都不能抚慰我们燥热的心, 这时去水里畅游一番便成为很多人的选择。 “游泳季”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, 大部分人觉得自己会游泳因此就放松警惕, 可是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? 带上游泳圈就能“保命”吗?
7月5日,网友“barry海”在网上发文求助,其男友7月4日傍晚6时许,在海南日月湾216健身房正对面的海滩玩水时失踪。希望网友能帮忙寻人或者提供线索。该文立即引发许多网友关注,纷纷帮忙转发寻人。经过多方努力,人找到了但已不幸遇难。最终法医鉴定为溺亡。 (案例来源于红星新闻) 去海边玩水时要警惕隐形杀手——离岸流。在海边,大约90%的人溺水是因为离岸流。离岸流又叫裂流,是在海浪和水底地形的共同作用下,海岸经波浪区向海中流动的一股狭窄而强劲的水流。由于离岸流流速极快,而且表面平静,不易发觉,只需几秒钟,它就能将岸边的游泳者带到外海区域,危险性极大。 离岸流流速大多在每秒0.3—1米,最快可达每秒3米,其长度可达30—100米甚至更长。流向几乎与海岸线垂直,可将游泳者迅速拖拽入深水,从而引发溺水事故。 游泳要选择正规浴场! 不要游野泳! 记住救生员的警告—— 白浪边上的绿色海面很危险, 避开它! 作为大学生, 出行比较自由, 更应该提高警惕。 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防溺水知识吧! 一.容易导致溺水的情况 1.不了解水性,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,一旦进入水域就可能导致溺水。 2.安全意识淡薄,在水中互相嬉戏、打闹,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,从而导致溺水。 3.患有心脏病、贫血、癫痫或其他慢性疾病的人,在游泳中可能会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,从而导致溺水。 4.未做充分的热身活动,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,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,在水下容易出现四肢痉挛、抽搐等症状,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。 5.在不明的水域游泳,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,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。野外水域的未知因素多,有些水域看似平静,其实水下经常会有漩涡、暗流,从而导致意外发生。而且野外人员稀少,一旦出现体力不支等意外情况,很难在第一时间被施救。 二.不幸溺水如何自救 三.如何辨别他人溺水 1.嘴巴在水面浮动,难以呼救,手臂前伸,但无法划水移动 2.身体呈直立状,有挣扎的迹象且逐步下沉 3.眼神呆滞,无法专注或闭眼 4.溺水者头部可能会向前倾 5.呈发呆状,对询问没有反应 5月19日,四川遂宁,即将毕业的21岁大学生杨华清实习下班时听见呼救,见一名落水女子正在河中挣扎。危急时刻,杨华清毫不犹豫跳入河中施救……最终女子获救,杨华清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河中,不幸遇难。 (来源于四川日报) 同学们, 在意外发生时救人刻不容缓, 但是一定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 量力而行! 四.当意外发生时如何施救 1.迅速救上岸。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,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,使其面部露出水面,然后将其拖上岸。 2.清除口鼻堵塞物。让溺水者头朝下,撬开其牙齿,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。 3.倒出呼吸道内积水。施救者应当半跪,顶住溺水者的腹部,让溺水者头朝下,拍背。 4.人工呼吸。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,施救者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,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。 5.吸氧。在现场有充分的医疗条件的前提下,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。条件不足的,可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。 6.脱下外套。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,要尽早脱下,因为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,从而导致低温。 水是生命之源, 它有温柔的一面, 滋养着人类和万物, 它也有刚烈的一面, 有时甚至会夺取人的生命。 人生只有一次, 做好防溺水的准备, 树立防溺水意识, 不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。 文|温欣欣 图|人民日报平安盐都
录入时间:2023-07-31 17:09:49
|